新旧汽车制造部队抢购“大蛋糕”加速进入?

更新时间:2019-7-2 14:38:17 浏览次数:0

近日,新老造车势力,扎堆发布移动出行品牌新进展。不难看出,车企正在加速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6月27日,国内造车新势力新特汽车在北京举行旗下出行平台“新电出行”品牌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取得全国网约车资质。同时,在发布会上,新特汽车与美团打车,携程,高德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联合进入出行领域。据了解,新电出行平台已于2019年3月20日获得全国网约车线上运营牌照,同时已分别在4月30日和5月13日获得贵安新区,成都两大地方牌照。早新特一天,国内另一家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在6月26日,威马汽车·即客行与海南交控合作打造的出行子品牌“即客行·海南椰行”宣布,该品牌在当地投放运营的纯电动车型威马EX5已达到1000台0.1000辆威马EX5纯电SUV将作为旅游租车,企长租酒店景点接驳,旅游包车,网约车,城市共享等业务板块的运营车辆,向用户提供轻松无忧,环保智能的出行体验。而在6月26日晚上,广汽集团移动出行项目“如祺出行“对外宣布在广州正式推出市场试运营。广汽集团计划利用自身在智能制造上的强大优势,初期在如祺出行平台上投放广汽新能源ge3 530,aion s,广汽丰田雷凌双擎等多种热门车型。(图片来源广汽集团)如祺出行是由广汽集团,腾讯,广州公交集团,滴滴出行等共同投资的创新移动出行业务,投资10亿元人民币。其中,广汽集团,腾讯,广州公交集团分别持股35%,25%,10%,其他投资者合计持股20%,另外预留10%同日股权用于员工股权激励。对于出行领域的布局,广汽可谓是相当重视。,广汽集团与滴滴出行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广汽中心举行。根据协议,广汽集团与滴行将在车辆推广及定制化,汽车运营,网约车,无人驾驶等领域形成更为深入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图片来源广汽集团)而早在2018年8月,广汽集团就成立了移动出行项目组,此后便进行了一波大规模人事调整,皆关乎移动出行,车联网。国内造车新势力在移动出行领域近期一直动作频频,除了新特,威马刚刚宣布移动出行新进展外,5月16日,与小鹏汽车关系密切的移动出行平台“有鹏出行”宣布正式上线,首个登陆城市为广州,其在出行运营上所使用的车型,均为小鹏G3,但属于特别定制款。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2035到年,电动化,自动驾驶汽车和出行三大新出行技术将瓜分走汽车行业40%的利润。这也难怪,新老造车势力要疯抢移动出行这块大蛋糕了。虽然目前出行市场盈利模式依然不清晰,龙头企业滴滴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日前亚在回复深交所2018年年报问询函时披露,其与滴滴共同成立的网约车公司深圳迪滴仍在亏损,该公司2018年实现营收9.39亿元,但亏损3500万元。但这并不能阻碍车企们进入新战场。上汽,长安,一汽,东风,吉利,长城,宝马,戴姆勒等大量传统车企也已进入国内移动出行市场,并覆盖低端,中端,高端各细分市场。为了增强竞争力,企业与企业之间纷纷抱团,长安,一汽与东风结盟,戴姆勒分别与宝马和吉利联手争夺出行市场。而广汽则与腾讯,滴滴出行结伴。在盖世汽车研究院看来,车企扎堆进入移动出行领域,一方面可以迎合市场趋势,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共享出行来扩大品牌的传播。不过共享出行的盈利难,造车新势力相比传统车企,在资金和资源方面都不占优势,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挑战很大。据普华永道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传统汽车制造商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利润份额可能会从85%下降到50%以下,而开拓新业务则成为汽车企业未来寻找盈利点的来源。由此也可以看到,车企布局出行服务平台,也是从制造型企业转型为出行服务商,直接面对用户从现在快速变化的市场格局来看,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转载说明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求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