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媒体盛宴(上)

更新时间:2020-4-4 13:58:09 浏览次数:0

《人心所向》连载序言

经年记者生涯,自然免不了跟企业打交道,免不了跟企业家接触甚至交朋友。企业的事,企业家的事,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一些有价值的事,有心而闻,有感而发,也会信手拈来写成文字。

结识李书福,是2001年春节大年初一。20年前,他的知名度不如我(笑),自然现在不同了,他已如日中天。

跟他接触由少到多,交流也由浅到深,他不吸烟。对酒也没有瘾,没有不良嗜好。作为男人,基本没有毛病。

自然,跟他交流的话题,主要是他钟爱的汽车事业,他创业中的坎坷曲折,他的理想抱负,他的困惑纠结和感悟,始终伴随着他情绪起伏的喜怒哀乐。

似水流年,他的努力,比更多人播种后的收获,来的快来得多,肯定他比别人看得远付出的也更多。10年前,世界瞩目的吉利并购沃尔沃,算得上是世界汽车行业的大事件。

从那时起,我欣然动笔,以所见所闻所思,开始记录吉利创业发展历程,记录吉利与世界同行的足迹。我决定写成一本书。

这些记录,首先源自自己新闻作品的积累,这些正式发表的作品,加上更多的素材,将成就撰写中的这本书。然而,断断续续写了十年,或许是杂事缠身,一直没有想好何时杀青,书名几易其稿,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名讳。

因为事件一直在发展,似乎没有结束的征兆;世界在不断变化,似乎也没有停止的意思;新闻层出不穷,似乎更是没完没了。

2010年3月28日,是吉利并购沃尔沃正式签约的大日子,3月30日,李书福率领他的团队从瑞典凯旋而归,在北京与媒体朋友见面。

光阴如同白驹过隙,十年一瞬间。十年后,在这继往开来的时节,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展望,谨将书稿中有关章节节选出来连载,以飨读者。

说句狗尾续貂的话,我没有学过文学,做新闻工作也是半路出家,应该是自学成才(笑)。诸君接下来看到的文字,文采上可能会感到有一些乏味,但绝对真实,没有杜撰,没有虚构,当然一定会有大家闻所未闻的故事。

因为公开连载,本书暂名《人心所向》。

七星斋主 李 钢 3月 北京

作者简介

李钢,男,1951年12月30日生于山东济南。中共党员。

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新闻专业高级职称。

在工业企业起步,从工人、技术员到企业管理,有些基础功底;在中央国家机关做过政策研究,有点战略高度;长达四分之一世纪在中央媒体主持科技结合经济报道,从主力记者到主编、夜班总编辑,有了更多学习提高机会。2012年初在《科技日报社》社长助理岗位上退休。

目前担任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专注于融媒体运作和自媒体写作。

微信公众号:七星斋主。已经入驻凤凰网、今日头条、趣头条、搜狐网、汽车头条、百度、知乎等知名网络平台。

《人心所向》连载(1)

作者 李 钢

新闻大事件

北京时间2010年28日晚9时许,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

这是中国车企第一次全资收购海外车企,而且还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第一次收购世界高端品牌。

由此,素有汽车疯子之称的传奇人物李书福,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现场人声鼎沸

记者干了几十年,没见过这种红火场面。

2010年3月30日17点。北京。东方君悦酒店。吉利并购沃尔沃媒体见面会。热点焦点世界关注,掌声笑声此起彼伏。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15:30,参会地点已是人声鼎沸。来自国内外的记者络绎不绝排着长队登记入场。签到处的工作人员说:好多是不请自来的。

16:30,大宴会厅早已座无虚席,晚来的也只有站着了。有人大概数了一下,一排座椅8个座位,横数一列是8排座椅,纵向大概有十几列,加上密密麻麻站着的,少说也有一千多人。

突然,入口处人员骚动起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带着他的管理团队微笑着鱼贯而入,众多记者蜂拥抢拍。

在工作人员开道引领下,这个团队在台上整齐地站成一排,而记者们一直尾随着不肯善罢甘休,主持人袁小林先生再三提醒:会场安排有专门的拍照时间,但记者们仍围着李书福一顿狂拍。

当袁先生宣布:有请吉利集团的领导以及沃尔沃运营筹备组的领导上台,话音未落,摄影记者纷纷抢占有利位置,一眨眼工夫,主席台前就已是里三层外三层。长抢短炮、噼里啪啦、镁光灯闪个不停。

袁先生站在麦克风前刚要说进行下一项时,底下一群记者喊道:等等,再拍几张。袁先生说:好,再拍三分钟。

突然,一位站在后排摄像的记者大喊:前面的记者闪开!他旁边坐着的文字记者一惊,目光齐唰唰瞅向他,他赶紧不好意思地辩白:老站着不走,挡着我的镜头了。

一阵哄堂大笑

媒体朋友翘首以待,要听一个中国布衣准备迎娶外国公主的故事。

强化沃尔沃造血功能

从主持人宣布拍照到发布会结束,李书福率领参与并购的左膀右臂,一直精神抖擞地站在台上发言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书福的发言,一张口就是一连串的感谢,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沐浴着党的阳光成长在这样的场合说出这些冠冕堂皇的词,让全场记者忍俊不禁,有人甚至笑出了声。

买沃尔沃轿车公司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也不是没有钱就买不来的。这是李书福首先在回答央视记者提问时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听上去有点玄机有点哲理。

吉利并购沃尔沃,从2002年开始思考,一直到今天,8年多的时间。这是一个双方沟通交流的非常漫长的过程。李书福称,福特选择新的东家,有它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吉利的发展使吉利本身具备了并购相当于沃尔沃这么大规模企业的能力。

来的记者实在是太多了,看来主办方早就预料到这一点,提问是事先安排好的几家媒体,否则按常规提问,一举手就像一片树林,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因为是并购,记者的思维跟着钱走,穷追不舍的问花了多少钱,钱从何处来?

李书福把这个问题批发给了尹大庆,这位分管财务的副总裁向记者掰开来揉碎的说钱的事。

他说,并购资金18亿美元,加上流动资金和其他的资金,大概要27亿美金才能完成这些事情。50%左右是国内的,还有50%左右是海外市场的,有美国的、欧洲的、香港的,不同的地方来的。国内的50%以上是吉利自己的,还有少量的是国内其他投资人的。

尹大庆的话刚一落音,李书福立即总结说,作为并购沃尔沃,不能光考虑输血,我们要形成造血功能,总是输血是没有前途的。把沃尔沃拿来马上要赚钱,而不是要输血。

吉利和沃尔沃是兄弟关系

第二个提问的焦点,是吉利与沃尔沃的关系属性,这是国内外都关心的问题,不仅关心吉利的低端品牌会不会拖累沃尔沃这个高端品牌,更关心草根当了贵族的老板后会怎样发展?

李书福很正面的强调,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沃尔沃汽车将保留自己的鲜明特征,在瑞德哥德堡的管理下和新的董事会的领导下,继续专注在顶级豪华汽车领域的发展。

未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轿车是兄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父子之间的关系。他们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换了新东家之后的沃尔沃将会制定一系列新的重大发展举措,让沃尔沃恢复往日的生机和活力,还原过去的野性和朴实,迅速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强劲的生命力。

《环球企业家》记者提问谈判的过程以及如何使沃尔沃迅速扭亏为盈?李书福说,谈判是在很有序的,很严谨的,非常友好的气氛下进行的。福特也好,吉利也好,都是为了沃尔沃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去研究所有的条款。

李书福坚定的表示,吉利和沃尔沃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兄弟,我对让沃尔沃扭亏为盈有相当大的胜算。

他说,支持沃尔沃双零双强计划的实施。什么叫双零双强呢?双零是零伤亡,零污染,双强是要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强劲的企业生命力,所以我们要把沃尔沃轿车公司,打造成一家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强劲生命力的世界级超级豪华汽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