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汽车“逆势突围” 五年跳出马自达

更新时间:2021-11-19 0:40:26 浏览次数:0

如果5年前没有与马自达分道扬镳,海马还会是今天的海马吗?海马汽车副总经理、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刚明确表示,对于海马汽车而言,马自达早已是不可能回去的历史记忆。

用15年的时间与马自达展开品牌和技术合作,然后再用5年时间适应离开马自达的日子,这是海马汽车在过去20年时间里发展的大致轨迹。虽然丢掉拐杖自主行走的时日不多且过程充满艰辛,但最近的5年绝对是海马作为自主品牌汽车成长最快的阶段。

从马自达时代紧靠福美来+普力马产品组合闯天下,到离开马自达后一口气推出四款全新产品A0级车丘比特、新一代普力马、海马骑士和福美来三代,乃至如今拥有3个整车生产工厂、1个发动机工厂、1个技术中心和2个配套工业园的15万辆产能布局(上述指海南基地),海马成功实现了合资到自主的切换。

2011年在销量、产品结构和品牌提升的逆势突围,被吴刚定义为海马跳出马自达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在国内车市整体呈现最近12年来最微弱增长、尤其是大多数自主品牌销量均出现负增长的大背景下,海马汽车去年实现产销破15万辆,增幅超20%的业绩实属不易。今年上半年肯定是负增长,下半年即便是正增长,全年车市综合增幅也不会超过10%。尽管海马的整体盘子并不大,但在吴刚看来,通过更多新产品投放以及务实营销战略的实施,海马对未来5年实现年均15%至20%的稳健增长,完成2015年产销30万辆的整体目标仍然充满信心。

艰难转身

吴刚告诉记者,在十二五期间,海马将进入新一轮产品密集投放期。今年,海马历时三年打造的首款B级轿车将亮相,并于明年正式投放市场。

与此同时,明年有望投放的福美来换代车型福美来四代的设计已经结束,目前已进入配套阶段;在2014年前,海马还将推出一款定位高于骑士的中大型SUV以及一款比普力马尺寸更大的MPV。

如果算上已经在售的丘比特、福美来三代、新一代普力马和骑士,到十二五期末,海马将在除入门A级车以外的细分市场全面出击,产品类别涵盖主流三厢轿车、SUV和MPV各个细分市场。

这样推陈出新的速度,在马自达时代是几乎不可想象的。在与马自达合作15年时间里,海马只拿到了福美来和普力马两款车型。

让包括吴刚在内的海马高层略感欣慰的是,目前海马的销售主力都是这两年推出的新产品,新产品从技术性能、市场认知、定位定价都比老产品有很大的提升。

在历史上最艰难的2008年,海马全年的销量不过10余万台,但光海福星就销售了近7万台。但截止到去年,带着深刻马自达烙印的海福星全年销量只有1.2万辆,占整体销量不足一成。

对于很多自主品牌车企来说,要主动淘汰一款技术落伍但却承担了绝大部分市场销量的老车型,可能会是个艰难的决策,但海马高层却在终结海福星冲量时代上,表现出了少有的果敢和坚决。2006年海马切换自主,那时候无论是经销商、外界还是海马内部,大家在思想上是有波动的。吴刚坦承,海马也曾有过短暂的纠结,其中最不理解的是经销商。

为了说服经销商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海福星以外的新产品上,吴刚不得不逐一登门拜访各地经销商老总,并向后者当面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压缩海福星的量、未来海马要做什么、海福星对海马未来的战略发展有多么致命的伤害。

其实,早从2008年开始,海马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一方面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一方面调整海福星的产量规模。2009年,海福星的总产量控制在3万至4万辆,2010年禁止在4S店内展示,2011年从整个4S体系中剔除。

通过一步一步的调整,经销商慢慢地感受到其实不销售海福星也可以,销售其他车型、销售更贵的车型同样可行。

当然,不是所有的经销商都认同海马的做法,有少部分经销商出于风险考虑,选择了中途离场。2008年刚好是金融危机与汽车市场震荡期,也恰逢海马转型进入攻坚的阶段,吴刚将这段时间形容为海马最困难的时期。

2007年,海马推出了全新的自主产品海马3,但市场反响并不成功,原因不全是产品问题,我认为还有整个体系的信心问题。

重塑品牌

从去年开始,海马对海福星的销售模式开始了全新的尝试区域承销。海马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市场部部长汤斯透露,目前海马仅在全国1/3的区域进行海福星区域承销试点运营,大概有十七八家承销商,还没有完全开放。

目前,海福星对海马的价值不是贡献销量,而是为了培养体系的营销能力,汤斯向记者分析道,未来汽车流通领域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不是照搬简单的4S模式就能应对的,而区域承销模式是能够应对这样的变化,因此海马从远处着眼,认为有必要在几年内培养一批在关键时期能打硬仗的经销商。海马将这类重点发展的经销商称之为开拓型经销商。

区域承销模式不是为了卖海福星而搭建的,而是基于海马对未来流通领域体系培养角度的认知。吴刚告诉记者,区域承销与买断销售有本质的区别,买断是经销商的销售行为,与主机厂无关,而区域承销是主机厂同经销商共同来经营某一区域市场,包含了渠道建设能力和营销管理能力的提升。售后服务主要还是由4S店来承担。

这类经销商已经形成一定的区域化并且拥有三家、四家甚至更多家店面,对他们的管理和指导就不能等同于单店的业务指导,要给予他们更为直接的支持,比如如何规模化地降低成本。吴刚表示。

在开拓型经销商的培育方面,海马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吴刚预计,未来两年海马会实现真正的流通领域模式。

如果从更深层面讲,海马上述在渠道管理上的创新之举,更多是出于重塑海马汽车作为自主品牌的原始动机。自5年前脱离马自达走上自主发展道路后,如何在最短时间里实现真正打响海马品牌,不依赖马自达独立发展,就成为海马人上下一心的目标。而在市场终端层面,只有依托经销网络,才能将这一品牌诉求传递给消费者。

从普力马到福美来三代,每一次新产品上市,海马都在调整,去塑造品牌,去突出自身特有的东西,推动品牌向上走一步,因此海马也不是单纯地去追求销量数字。对于海马从合资到自主的惊险一跃,吴刚感慨颇多。

以海福星营销战为例,目前,自主品牌有很多5万、6万的车型将福美来作为对标车型,营销上也在捆绑海福星替海马去解决福美来被对手捆绑的问题。这样既能顺利为福美来解套,也维持了福美来品牌的稳定。